查看原文
其他

解读《十四五规划建议》:每一个城里人都可能变“李子柒”

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-07-28

第2989期文化产业评论


近日,《十四五规划建议》提出,优先发展农业农村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推动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协调发展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。近年来,随着都市圈的发展,城市逐渐被钢筋水泥、高楼大厦填满,渴望像李子柒那样,面朝山野、春种秋收、静听星空……正成为每个都市人的向往。随着《十四五规划建议》的发布,可以预见,未来人人都能过上李子柒那样的田园生活。


 

作者 | 小军哥(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)

编辑 | 张越

来源 | 文化产业评论


正文共计4755字 |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



“田园女神”李子柒爆红海内外,不是因为她的视频充满了创意,而是她拍出了人们心之向往的美好生活,触动了人们对田园与农耕的独特情结。同时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”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,我国农业农村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效。

 


其实,逃离城市的喧嚣,回归大自然,重拾田园生活,早已不是什么难事。近年来,各地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,积极探索农业与乡村旅游、农耕文化、康养养老等融合发展新路子,催生了一系列农业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玩法,让都市人逐步实现“田园梦”的同时,也促进农业农村的繁荣发展。

 


11月3日,公开发布的《十四五规划建议》再次提出, 优先发展农业农村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强化以工补农、以城带乡,推动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协调发展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可以预见,未来人人都能像李子柒那样享受快乐的田园生活。


悄然兴起的“社区支持农业”


2005年3月4日,亨氏辣椒酱在北京首次被检出含有“苏丹红一号”。不到1个月内,包括肯德基等多家餐饮、食品公司的产品中相继被检出含有“苏丹红一号”。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后,食品安全问题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。


为了自己及家人能吃上安全、健康的食品,为更多的人的饮食健康服务,2005年,北京温铁军、何慧丽等学者与河南兰考农民签订了“购米包地”的协议;2007年,北京国仁绿色联盟发起了“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”,通过城市与农村、市民与农民互动,开启了我国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保障新模式的探索路程。



这种模式,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瑞士的社区支援农业(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,简称CSA)模式。当时瑞典的城市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,通过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,减少中间环节,由农场直接送货上门。


此后,CSA模式在日本、美国、澳洲、新西兰、英国、瑞士、巴西、墨西哥、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。

 


20世纪90年代,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,以及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的发展,CSA模式开始在我国逐渐兴起。2008年开始,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以社区支持农业“风险共担、收益共享”为核心理念,对外招募消费者份额成员,所有成员预付份额费用,并与农场共同承担风险,农场根据当地应季产出定期给配送份额成员配送蔬菜产出,这种模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东、广西、重庆、四川、福建、辽宁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内蒙、河南、河北、云南、贵州等地先后涌现约80家社区支持农业农场。


主要代表有北京国仁绿色联盟、成都都县安龙村家庭有机农场、河南兰考南马庄合作社、贵州流芳村有机农业协会、广西横县三叉合作社、重庆合初人有机农场、厦门土色色农场、广东艾维塔社区支持农业菜园等。



社区支持农业”模式不同于纯消费性质的农家乐、采摘园,它主要由城市消费者发起的。他们通过向城郊的农场预付费用,定期从农场获得绿色、健康的农产品。借助预付机制,将上游分散的种植资源与下游分散的需求对接起来,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的一种共担风险、共享收益关系。


进军农村的“城市新农人”


“手拿锄头脚满泥,面朝黄土背朝天;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”这是多数人对我国传统农民的印象。如今,随着时代发展和消费品质的升级,中国CSA模式已成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引擎,为农业与旅游、文化和教育等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,并吸引大批“城市新农人”开始进军农村。


一是土地租赁模式。主要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是自主劳动方式,市民以每年一定的价格在农场包租一块适量的土地,租地后,由市民自己完成播种、管理和收获。另一种则是托管劳动方式,市民每年交纳规定的租金后,由农场雇佣的农民来完成播种和田间管理,市民只需要在收获季节到地里采收即可。会员支付更高费用也可受农场配送服务。



据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介绍,在面积达230亩的小毛驴农场里,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划为农耕体验区,通过向会员提供统一采购的种子、肥料等生产资料及种植技能培训,拉近农场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互助关系。截至目前,有累计超过1000个家庭在小毛驴种地。


二是一颗认养模式。是基于“互联网+直播+认领+溯源”的智慧农业新模式,受众通过“一颗认养”平台提供的农场信息,选择自己信任的农场,认养自己喜欢的农产品,管家会帮你挂上认养牌,平时只需通过手机APP终端,就实时查看认养状况。如果家离农场比较近,可以在周末或者闲暇时间,带上家人和亲朋好友,给菜地浇浇水,给果树松松土,采摘蔬菜和水果,享受自给自足的愉悦。



据悉,“一颗认养”平台隶属于四川省南充一颗认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2014年成立,主要为生态农业公司及个人提供食品安全溯源系统,通过“直播+认养+溯源”发展理念,实现农村对城市、土地对餐桌的直接对接,成为我国农业领域一次创新尝试。2019年1月,平台升级上线以来,先后有100余家企业入驻。



三是农旅休闲模式。此模式,为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升级模式。主要是满足市民和游客体验田园生活、度假休闲需要,在传统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,充分挖掘农业观光、农事体验、民俗文化等资源,以观光、休闲、度假、康体、游乐等为主要形式,发展景观农业、体验农业、市民农园、度假庄园、特色民宿等业态。



目前,我国农业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已呈现出全面爆发的态势,且产品类型不断丰富,成功的项目不胜枚举。如,田园综合体模式首创者田园东方打造的成都和盛田园东方等项目,北京华汉文旅集团打造的郑州童乡亲子农场等项目,均是典型的农旅融合模式。


四是教育研学模式。该模式是新时代“全方位”育人体系的完善,也是“农业+教育+文化”创新实践。其需求主体为城乡大中小学校学生,其表现是以“耕读文化”为载体,培养学生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、劳动光荣的价值观。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后,北京、上海、四川、湖南等省市在农业领域设立了研学实践基地,各地农场和庄园也增设了相关研学活动。



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。今年3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再次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。据了解,作为“新劳动教育”理念发源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,已全域推行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。


未来田园将成为最好的产品


11月3日,《十四五年规划建议》全文发布,共15个部分、60条、约2万字,其中第七部分对我国“三农”事业发展做出了远景规划并提供了行动指南。解读相关内容会发现,我国对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和潜能充满了无限期待。


一是家庭农场迎来新机遇。近年来,探索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,正在成为各地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动能。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截至目前,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,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,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,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44万个。



此次《十四五规划建议》提出,深化农村改革,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,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,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未来五年,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模、数量还将稳步增长,经营产业和模式更趋多元。

 

二是养老产业大有可为。田园养老是新型养老服务模式,主要是满足老年市民回归田园的需求,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转型升级。2016年10月,民政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》,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,允许通过村庄整治、宅基地整理等方式,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、养老等产业。但是苦于土地利用率低,导致社会资本投入不足。

 


此次《十四五年规划建议》提出,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,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。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,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。这个政策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变身“城里有房,农村有地”的新市民,农村有更多的闲置土地资源可以合法引入社会资本,更好地推动乡村乡村休闲旅游和养老等产业的发展。


三是田园社区有望崛起。近年来,在“三农”政策的引导下,一大批返乡创客利用乡村传统空间聚落和民俗文化,通过发展乡村文化、旅游产业,创造出诸如乡村民宿、幸福公社、文创小镇等新型乡村社区形态。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,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850万人,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万人,乡村正在成为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发展平台。

 


《十四五年规划建议》提出,实施乡村建设行动。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。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,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。完善乡村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物流等基础设施,提升农房建设质量。随着三农政策优化和保障要素的提升,将吸引更多的城市创业者组团下乡,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与一群有意思的人,做有意思的事情,赚有意思的钱,过有意思的生活……


四是乡村旅游势不可挡。除了上述“三农”利好政策之外,《十四五年规划建议》也对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作出了目标规划,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,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,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。


近年来,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,我国许多乡村元素成为了旅游产品,乡村建筑成为了风景,田园风光成为了旅游产品,乡村民俗和农把式成为了体验项目,农家饭成为了绿色生态餐,农产品变身为旅游特产。据悉,2019年,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.9亿次,占国内旅游总人次一半以上,乡村旅游总收入1.81万亿元。可以预计,未来乡村更是都市人的热门打卡地。

 

结语

 

乡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。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的美丽风光,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”的和谐景象,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。


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,站在完成十三五目标和开启十四五征程的历史交点,透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《十四五规划建议》描绘出的美丽中国、美丽乡村,到农村认领一块土地、租住一处小院、感受一下泥土气息、漫步于田园风光,都将不再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向往!




 留言话题互动 

你对乡村振兴下的文旅产品怎么看?

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


 推荐阅读 


 主题搜索 


文化产业顶尖大号“文化产业评论”,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,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,政府、企业、机构、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,是国家部委、各地市、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。

交流/咨询/合作
请加主编微信号:7759813
申请转载/加入研习社
请加小助理微信号:whcy006
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加入「文化产业评论」,这里,是你的舞台~

喜欢这篇吗?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都安排上~

欢迎给小军哥打赏,您的支持就是他的动力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